
人体穴位图
人体穴位图 穴位图 人体穴位 穴位按摩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 穴位位置图
人体穴位-承泣穴
承泣穴(chénɡ qì) 胃经
别名:鼷穴,面髎穴,溪穴
承泣穴 取穴方法:
承泣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方,眼球与下眼眶边缘之间。
承泣穴 穴位解析:
(1)承泣。承,受也。泣,泪也、水液也。承泣名意指胃经体内经脉气血物质由本穴而出。胃经属阳明经,阳明经多气多血,多气,即是多气态物,多血,血为受热后变为的红色液体,也就是既多液又多热。胃经的体表经脉气血运行是由头走足,为下行,与其构成无端循环的胃经体内经脉部分,气血物质的运行则为散热上行。本穴物质即为胃经体内经脉气血上行所化,在体内经脉中,气血物质是以气的形式而上行,由体内经脉出体表经脉后经气冷却液化为经水,经水位于胃经之最上部,处于不稳定状态,如泪液之要滴下,故名承泣。
(2)鼷穴、面髎、溪穴。鼷穴,地部之小洞也。面髎,面部之孔隙也。溪穴,孔隙中流水的小溪也。鼷穴、面髎、溪穴名意皆指有地部孔隙沟通阳明胃经体内与体表经脉,气血物质内外相通。
(3)阳跷任脉足阳明之会。本穴物质由胃经体内经脉气血外出变化而来,胃经体内经脉气血出体表后既有液化之水又有温热之气,气血物质的阴阳相济之性同于跷脉,故为跷脉足阳明之会。此外,本穴的地部经水其性又同于任脉,可循地部别走任脉的承浆穴,故其又为任脉足阳明之会。
附注:足阳明经、阳跷、任脉交会穴,承泣穴:阳跷任脉足阳明之会。
承泣穴意义:足阳明胃经的气血由本穴而出。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以及天部的温热之气。
运行规律:经水循地部层次下走任脉的承浆穴,温热之气的浊重部分循胃经下行,阳热之气交于阳跷脉。
功能作用:将体内胃经的物质营养及能源输送头面天部及任脉、阳跷脉等。转自www.chaxunjiao.com https://www.chaxunjiao.com/
(2)鼷穴、面髎、溪穴。鼷穴,地部之小洞也。面髎,面部之孔隙也。溪穴,孔隙中流水的小溪也。鼷穴、面髎、溪穴名意皆指有地部孔隙沟通阳明胃经体内与体表经脉,气血物质内外相通。
(3)阳跷任脉足阳明之会。本穴物质由胃经体内经脉气血外出变化而来,胃经体内经脉气血出体表后既有液化之水又有温热之气,气血物质的阴阳相济之性同于跷脉,故为跷脉足阳明之会。此外,本穴的地部经水其性又同于任脉,可循地部别走任脉的承浆穴,故其又为任脉足阳明之会。
附注:足阳明经、阳跷、任脉交会穴,承泣穴:阳跷任脉足阳明之会。
承泣穴意义:足阳明胃经的气血由本穴而出。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以及天部的温热之气。
运行规律:经水循地部层次下走任脉的承浆穴,温热之气的浊重部分循胃经下行,阳热之气交于阳跷脉。
功能作用:将体内胃经的物质营养及能源输送头面天部及任脉、阳跷脉等。转自www.chaxunjiao.com https://www.chaxunjiao.com/
承泣穴 主治疾病:
承泣穴的主治疾病为:近视、夜盲、眼颤动、眼睑痉挛、角膜炎、视神经萎缩、眼睛疲劳、迎风流泪、老花眼、白内障等常见的多种眼部疾病,当然需要采用其他相关穴位一同治疗才能取得显著效果。此穴是穴位疗法中治疗眼疾非常重要的穴位之一。
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太阳穴治目赫肿痛,配阳白穴治口眼歪斜。
〖治法〗 寒则补之,热则泻之,无灸。
〖解剖位置〗 在眶下缘上方,眼轮匝肌中,深层眶内有眼球下直肌,下斜肌;有眶下动、静脉分支,眼动、静脉的分支;布有眶下神经分支及动眼神经下支的肌支,面神经分支。转自www.chaxunjiao.com https://www.chaxunjiao.com/
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太阳穴治目赫肿痛,配阳白穴治口眼歪斜。
〖治法〗 寒则补之,热则泻之,无灸。
〖解剖位置〗 在眶下缘上方,眼轮匝肌中,深层眶内有眼球下直肌,下斜肌;有眶下动、静脉分支,眼动、静脉的分支;布有眶下神经分支及动眼神经下支的肌支,面神经分支。转自www.chaxunjiao.com https://www.chaxunjiao.com/
承泣穴 取穴图

承泣穴 穴位图

网友正在查询的穴位: 曲骨穴, 中脘穴, 中极穴, 上脘穴, 关元穴, 巨阙穴, 石门穴, 鸠尾穴, 中庭穴, 神庭穴, 膻中穴, 玉堂穴, 紫宫穴, 华盖穴, 璇玑穴, 天突穴, 廉泉穴, 承浆穴,
关于承泣穴
承泣,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鼷穴、面髎、谿穴。属足阳明胃经。阳蹻、任脉、足阳明之会。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布有眶下神经分支,动眼神经下支,面神经肌支,眶下动、静脉分支及眼动、静脉分支。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色盲,近视,远视,口眼歪斜,及急、慢性结膜炎,白内障,青光眼,斜视,视神经萎缩等。直刺,嘱患者眼向上看,轻轻固定眼球,沿眶下壁缓缓刺入0.5-1寸,不宜过深。勿大幅度捻转提插,出针后局部压迫1-2分钟,以防出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