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体穴位图
人体穴位图 穴位图 人体穴位 穴位按摩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 穴位位置图
人体穴位-肩髃穴
肩髃穴(jiān yú) 大肠经
别名:髃骨,中骨井,扁骨,扁髃,尚骨,中肩,偏肩,肩尖
肩髃穴 取穴方法:
肩髃穴位于人体的臂外侧,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向凹陷处。
肩髃穴 穴位解析:
1)肩髃。肩,穴所在部位也。髃,骨之禺也。禺乃角落之意,髃所指为骨之边缘。该穴名意指在骨部的远端所形成的小范围水域。本穴物质为臂臑穴传来的经气所化,臂臑穴上传本穴的物质为强盛的阳气,至本穴后因散热而冷凝沉降,所降之浊在地部形成小的水域,而本穴的地部水域相对肾所主的腰膝骨部来说它是处于较远的边缘之处,故名。髃骨、扁骨、扁髃之名与肩髃同,扁同偏。
2)中井骨。中,与外相对,指内部。井,地之孔隙。骨,肾主之水也。中井骨名意指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肾水相通。本穴物质为大肠经浊降地部之水,因本穴位处肩端两骨间,有地部孔隙与骨相通,故名中井骨。
3)尚骨。尚,超过、高尚之意。骨,肾主之水也。尚骨名意指本穴经水为高处的肾水。
4)中肩、偏肩、肩尖。中,指本穴位于大肠经经脉之中部。中肩、偏肩、肩尖皆为对穴所处的位置的指示,无它意。
5)手阳明跷脉之会。跷,跷健也。本穴物质既有大肠经由此上行头颈部的阳热之气又有地部之经水,表现出跷脉物质阴阳相济的特性,故为手阳明跷脉之会。(阳跷脉,即是保证人的阳气充盛使人活动跷健的血脉。古经书对阴阳跷脉的记述甚少,只有其循行线路和所主之病,阴跷脉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跷脉为病阴缓而阳急。以经书所记跷脉之病反推之,则跷脉在不病之时为阴与阳不急亦不缓,阴阳二物同时共存,而本穴气血即有此特性。在天部,有大肠经上输头颈部的阳气源源而行,在地部,有孔隙与骨部相通,经水有出处有来处,穴内物质阴阳相济,故为手阳明跷脉之会。)
附注: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交会穴。
肩髃穴意义:大肠经经气中的浊重部分在此沉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量较少。
运行规律:循大肠经地部流向巨骨穴。
功能作用:导引大肠经经回流骨部。转自www.chaxunjiao.com https://www.chaxunjiao.com/
2)中井骨。中,与外相对,指内部。井,地之孔隙。骨,肾主之水也。中井骨名意指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肾水相通。本穴物质为大肠经浊降地部之水,因本穴位处肩端两骨间,有地部孔隙与骨相通,故名中井骨。
3)尚骨。尚,超过、高尚之意。骨,肾主之水也。尚骨名意指本穴经水为高处的肾水。
4)中肩、偏肩、肩尖。中,指本穴位于大肠经经脉之中部。中肩、偏肩、肩尖皆为对穴所处的位置的指示,无它意。
5)手阳明跷脉之会。跷,跷健也。本穴物质既有大肠经由此上行头颈部的阳热之气又有地部之经水,表现出跷脉物质阴阳相济的特性,故为手阳明跷脉之会。(阳跷脉,即是保证人的阳气充盛使人活动跷健的血脉。古经书对阴阳跷脉的记述甚少,只有其循行线路和所主之病,阴跷脉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跷脉为病阴缓而阳急。以经书所记跷脉之病反推之,则跷脉在不病之时为阴与阳不急亦不缓,阴阳二物同时共存,而本穴气血即有此特性。在天部,有大肠经上输头颈部的阳气源源而行,在地部,有孔隙与骨部相通,经水有出处有来处,穴内物质阴阳相济,故为手阳明跷脉之会。)
附注: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交会穴。
肩髃穴意义:大肠经经气中的浊重部分在此沉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量较少。
运行规律:循大肠经地部流向巨骨穴。
功能作用:导引大肠经经回流骨部。转自www.chaxunjiao.com https://www.chaxunjiao.com/
肩髃穴 主治疾病:
肩臂挛痛不遂,瘾疹,瘰病。
〖人体穴位配伍〗配肩髎穴治肩臂疼痛。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或凉药水针。
〖生理解剖〗有旋肱后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腋神经。转自www.chaxunjiao.com https://www.chaxunjiao.com/
〖人体穴位配伍〗配肩髎穴治肩臂疼痛。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或凉药水针。
〖生理解剖〗有旋肱后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腋神经。转自www.chaxunjiao.com https://www.chaxunjiao.com/
肩髃穴 取穴图

肩髃穴 穴位图

网友正在查询的穴位: 带脉穴, 外丘穴, 五枢穴, 光明穴, 维道穴, 阳辅穴, 居髎穴, 悬钟穴, 环跳穴, 丘墟穴, 足临泣穴, 膝关穴, 三间穴, 地五会穴, 曲泉穴, 合谷穴, 侠溪穴, 阴包穴, 阳溪穴, 足窍阴穴, 足五里穴, 偏历穴, 大敦穴, 阴廉穴, 温溜穴, 行间穴, 急脉穴, 下廉穴, 太冲穴, 章门穴, 上廉穴, 中封穴, 期门穴, 手三里穴, 蠡沟穴, 商阳穴, 曲池穴, 中都穴,
关于肩髃穴
肩髃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出自《灵枢·经别》。此腧穴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有疏经通络,理气化痰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瘾疹等病症。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