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穴位图
人体穴位图 穴位图 人体穴位 穴位按摩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 穴位位置图
人体穴位-哑门穴
哑门穴(yǎ mén) 督脉
别名:舌厌穴,横舌穴,舌黄穴,舌肿穴
哑门穴 取穴方法:
哑门穴位于后颈部,在后正中线上,第一颈椎棘突下(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下)。
哑门穴 穴位解析:
(1)哑门。哑:发不出声也,此指阳气在此开始衰败。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督阳气在此散热冷缩。本穴物质为大椎穴传来的阳热之气,至本穴后因其热散而收引,阳气的散热收引太过则使人不能发声,故名。(病音)门名意与哑门同,(病音)为失语之意。
(2)舌厌。舌,至柔之物也,其所能柔软自如是因为阳气充盛使然也。厌,厌恶也。舌厌名意指督脉的阳气在此散热冷缩为舌所厌恶。本穴物质为大椎穴传来的阳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人体的阳气不足则至柔之地的舌部阳气先衰,舌部阳气衰败则舌不能运动自如,故名舌厌。舌肿名意与舌厌近同,肿指阳气太过阴不足则舌为之肿。
(3)横舌。横,横向也。舌,口中之舌也。横舌名意指穴内阳气充盛则舌能活动自如。舌黄名意与横舌同,黄通横。
哑门穴意义:督脉阳气在此散热冷缩。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阳气。
运行规律:散热缩合后横向传来于风俯穴。
功能作用:收引阳气。转自www.chaxunjiao.com https://www.chaxunjiao.com/
(2)舌厌。舌,至柔之物也,其所能柔软自如是因为阳气充盛使然也。厌,厌恶也。舌厌名意指督脉的阳气在此散热冷缩为舌所厌恶。本穴物质为大椎穴传来的阳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人体的阳气不足则至柔之地的舌部阳气先衰,舌部阳气衰败则舌不能运动自如,故名舌厌。舌肿名意与舌厌近同,肿指阳气太过阴不足则舌为之肿。
(3)横舌。横,横向也。舌,口中之舌也。横舌名意指穴内阳气充盛则舌能活动自如。舌黄名意与横舌同,黄通横。
哑门穴意义:督脉阳气在此散热冷缩。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阳气。
运行规律:散热缩合后横向传来于风俯穴。
功能作用:收引阳气。转自www.chaxunjiao.com https://www.chaxunjiao.com/
哑门穴 主治疾病:
舌缓不语,音哑,头重,头痛,颈项强急,脊强反折,中风尸厥,癫狂,痫证,癔病,衄血,重舌,呕吐。
〖人体穴位配伍〗 泻哑门穴、听会穴、外关穴(或中渚穴) 、丘墟穴治高热或疟疾所致耳聋;配人中穴、廉泉穴治舌强不语、暴喑、咽喉炎;配百会穴、人中穴、丰隆穴、后溪穴治癫狂、癫痫。配风池穴、风府穴治中风失语、不省人事;配劳宫穴、三阴交穴、涌泉穴等九穴为回阳九针,可以开窍醒神治昏厥;配脑户穴、百会穴、风池穴、太溪穴、昆仑穴、肾俞穴治大脑发育不全;针哑门穴、肾俞穴、太溪穴治疗贫血。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解剖〗在项韧带和项肌中,深部为弓间韧带和脊髓;有枕动、静脉分支及棘间静脉丛;布有第三颈神经和枕大神经支。转自www.chaxunjiao.com https://www.chaxunjiao.com/
〖人体穴位配伍〗 泻哑门穴、听会穴、外关穴(或中渚穴) 、丘墟穴治高热或疟疾所致耳聋;配人中穴、廉泉穴治舌强不语、暴喑、咽喉炎;配百会穴、人中穴、丰隆穴、后溪穴治癫狂、癫痫。配风池穴、风府穴治中风失语、不省人事;配劳宫穴、三阴交穴、涌泉穴等九穴为回阳九针,可以开窍醒神治昏厥;配脑户穴、百会穴、风池穴、太溪穴、昆仑穴、肾俞穴治大脑发育不全;针哑门穴、肾俞穴、太溪穴治疗贫血。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解剖〗在项韧带和项肌中,深部为弓间韧带和脊髓;有枕动、静脉分支及棘间静脉丛;布有第三颈神经和枕大神经支。转自www.chaxunjiao.com https://www.chaxunjiao.com/
哑门穴 取穴图
哑门穴 穴位图
网友正在查询的穴位: 颧髎穴, 少冲穴, 肩贞穴, 听宫穴, 关冲穴, 臑俞穴, 极泉穴, 液门穴, 天宗穴, 青灵穴, 中渚穴, 秉风穴, 少海穴, 阳池穴, 外关穴, 天髎穴, 支沟穴, 天牖穴, 会宗穴, 翳风穴, 三阳络穴, 瘈脉穴, 四渎穴, 颅息穴, 天井穴, 角孙穴, 清冷渊穴, 耳门穴, 消泺穴, 耳和髎穴, 臑会穴, 丝竹空穴, 肩髎穴, 天池穴, 天泉穴, 腰阳关穴, 陶道穴, 曲泽穴,
关于哑门穴
哑门,经穴名。出《素问·气府论》。别名舌横、舌厌。属督脉。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下。在项韧带和项肌中,深部为弓间韧带和脊髓;有枕动、静脉分支及棘间静脉丛;布有第三颈神经和枕大神经支。主治舌缓不语,音哑,头重,头痛,颈项强急,脊强反折,中风尸厥,癫狂,痫证,癔病,衄血,重舌,呕吐。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